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民族团结绚丽花 结出甜蜜幸福果
来源:民族时报 编辑:王旌亚 2021年04月09日 10:17

  近年来,威信县不断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力度,县辖龙溪社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易迁点治理,切实让少数民族同胞“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奔小康”,民族团结的绚烂之花在这里结出了甜蜜的幸福果。

  “绣花功夫” 绣出民族团结绚丽花

  龙溪社区易迁安置点紧邻县城,占地422亩,建房7栋919套。这里共安置扎西、水田、双河等7个乡镇的易地搬迁对象879户3901人,其中少数民族676人,是威信县内建设规模最大、搬迁人数最多的集中安置点。

  龙溪社区党组织紧扣“五个认同”,把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用“绣花功夫”让龙溪社区近4000名各族搬迁群众逐步由空间嵌入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嵌入,成为一个“无论您从哪里来,我们都是一家人”的亲密共同体。

  在龙溪社区,记者看到搬迁群众有的围坐着闲聊、有的在锻炼身体,“民族团结一家亲 和谐发展一条心”等宣传标语在社区随处可见,充分展示出龙溪社区在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成果和希望。

  “现在,我制作苗族传统服饰出售,丈夫在工地打工挣钱,全家一年的收入有3万元左右,是过去的10倍。孩子在镇上的扎西小学念书,成绩也很好。”31岁的苗族群众杨成琼笑着对记者说。

  杨成琼和丈夫因文化水平低,刚搬来的时候,一家人生活贫困。后来,龙溪社区的干部了解到她家的情况,介绍杨成琼到镇上组织的苗绣培训班学习,因本身就是苗族对苗绣有着深厚的情感,颇有天赋的杨成琼很快掌握了苗绣的技艺。随后她又报班学了剪裁,购置了缝纫机,开始接一些定制苗族传统服饰的工作。现在生意好的时候,她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元。

  “非常感谢社区对我的帮助!我现在就想多做点衣服多挣点钱,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穿上我做的苗族传统服饰。”说起未来,杨成琼充满了憧憬。

  “精准服务” 结出民族团结幸福果

  龙溪社区认真谋划和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嵌入式”发展工作,注重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抓住易地扶贫搬迁的机遇,以居住嵌入为重点,采取进城入镇和集中安置两种方式,搬迁少数民族4092人,在易迁安置点实施精细管理精准服务,大嵌入式居住环境逐步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积极营造尊重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社会氛围。

  龙溪社区以楼栋为单位,每栋楼落实1位搬迁群众担任楼栋长,成立“有事找我”五人小组。以每个楼栋为单元,组成“党员+楼栋长+警务员+物业管理员+志愿者”的楼栋管理队伍,分组包保楼栋,形成服务管理合力。建立“红黄绿”精准服务台账,按照“红黄绿”三种颜色对每个家庭的就业、就学、产业三项关键指标进行分类管理,对有不达标的对象提供相应的帮扶服务。

  按照“关心好每一人,照顾好每一个家庭”的目标,龙溪社区党支部将小区居民按年龄划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和儿童四个人群,分别结合每个群体的特点,精心建设“龙溪小区党支部”“党群服务中心”“警务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爱心超市”“青年之家”“老年大学”“妇女儿童之家”“红十字会服务站”九个服务阵地,以“促进民族融合,共建温馨家园”为工作理念,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党建、综治、民情、文明四个板块融合,对易迁群众实行精准有效的管理和服务,确保群众不仅能“搬得进”,更能“稳得住”。

  龙溪社区有学龄儿童252人,其中116人属于留守儿童。小区党支部为了让刚搬来的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以“代理妈妈”志愿服务为载体,为小区252名孩子找来80个“妈妈”,带着满满的爱心,相互嵌入、彼此沁入,缔造了一个个爱的故事。

  夜晚,社区及附近的各族群众自发聚集到运动广场,伴随着欢快的牛皮鼓声跳起芦笙舞,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