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昆明西山公安分局棕树营派出所:“小程序”撑起“平安伞”
来源:昆明西山110 编辑:王旌亚 2021年05月06日 12:59

棕树营派出所

走出社会治理新路子

  4月28日下午,西山公安分局棕树营派出所所长孟亚君打开“棕树营党建大联盟‘群防群治’志愿者工作平台”小程序的界面,对社区民警说道:“洛森酒店工作人员向5人推荐安装了金钟罩防诈骗小程序。”

  接着,孟亚君在小程序的管理后台点了“接单”,核实洛森酒店上报的信息后进行回复,并按规定为洛森酒店积了5分。

  5月5日,志愿者崔大姐和李大姐相约来到“宅懒猫”便利店,分别用积攒的20积分兑换了20元超市抵扣劵。

  “当时参加志愿服务,就想着能为辖区治安秩序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没想到还能得积分、换奖品,这可是大大提高了我们参与的积极性啊!”她们高兴地说。

  近年来,棕树营派出所从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入手,创新探索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棕树营党建大联盟‘群防群治’志愿者工作平台”小程序从4月1日上线起,辖区居民以及商场、物业保安等已经有420余人申请成为“群防群治”志愿者。

  志愿者可以对“疑人疑事”“违法犯罪”“邻里纠纷矛盾”等信息进行上报,还可以推广“金钟罩”防诈骗小程序,同时对民警的工作进行监督。

  这些信息上报到小程序,经民警“接单”核实后,上报人就会获得分值不等的积分,而积分可以到指定的商户兑换“满减券”。更为便捷的是,点击小程序上的“一键报警”选项,可以直接联通派出所。

  小程序实现“服务、监督、求助”在“指尖”合一,让老百姓动动手指即可享受“掌上派出所”大功能。

让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转化实效

画好辖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棕树营派出所坚持以工作实效检验教育整顿成果,紧扣热点难点问题,把握共建共治共享方向,找准服务保障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着力点,精准发力,推动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做。

  秉承多赢共赢理念,派出所积极构建群防群治、联勤联防工作机制。通过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有效整合“平安志愿者”力量,统一制作、佩戴红袖标,亮出身份,提升荣誉感、责任心,激发志愿者参与城市治理共建的热情,打造具有棕树营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名片。

  同时,坚持警务阵地前移、强化源头治理。依托“警民互动网”“微信防控圈”畅通与辖区群众双向互通的联系渠道,第一时间接收群众意见、通报治安状况,将不稳定苗头、隐患以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基层派出所在网格化社会管理和市域社会治理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增强精准管控能力。

  派出所还将群防群治与公安信息化大数据有机结合,辖区单位组建应急小分队,与路面巡逻警力筑牢人防、物防、技防三道防线,让防控工作提档升级;建立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机制,第一时间预警,确保在案件高发时段有较好的“见警率、管事率”,使违法犯罪无处遁形。

构建民生服务共同体

平安建设驶入快车道

  棕树营街道位于昆明市西山区,面积2.24平方公里, 辖43个住宅小区,5个社区,商户云集、人口结构情况复杂。

  “20多个民警加上50多个辅警,如何守护好辖区的安全?”这是棕树营派出所全所民警、辅警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在深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 棕树营派出所主动将“服务基层”平台前置、将“打防管控”战线前移,以“推进区域联合治理,共担社会责任使命”为主旨构建“警企共建、党建联盟”,推动建成“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服务联动”的区域党建联盟新格局。

  破解新兴经济体管理难题,与保利物业党支部开展“红色物业、警民共建”,探索党建引领物业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夯实警民共建“平安智慧小区”的基石。

  与棕树营信用社党支部开展“银警共建、警银为民”党建结对,拓宽党建共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对接棕树营小学加入“警校党建互助联盟”,密切警校联系,共筑校园安全防线。

  小支部凝成大联盟,大联盟激发新活力。自“党建联盟”建成以来,棕树营辖区发案同比下降33%,破案同比上升20%,派出所警情处置成功率100%,警情回访群众满意率100%,执勤执法实现零投诉。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棕树营党建大联盟‘群防群治’志愿者工作平台”的上线运行,是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营造安全稳定治安环境的有益探索。

  接下来,棕树营派出所将继续立足辖区实际,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构筑多方联动、集约高效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奏响以党建工作成效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最强音,将红色力量转化为促进市域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