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云南统战这十年丨一块木雕背后的故事
来源:云报客户端 编辑:刘丽慧 2022年08月16日 18:04
  “雕得金龙腾空飞,刻出雄鸡报五更,凿成百鸟枝头唱,镂花引蜜蜂。”一首传统的白曲,是对剑川木雕最形象生动的吟唱。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有这样一个人,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像父辈一样一锤一斧、一凿一刨中坚守一门技艺,他就是段四兴。1995年,他的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段国梁创立剑川兴艺木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现在公司生产出来的木雕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剑川县素有“中国木雕艺术之乡”之称,剑川木雕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技艺传承,目前有木雕合作社、企业、工坊等300余家,从业人员约2万多人,其中3000余人长期在北京、西安和省内的昆明、保山、丽江等地从事古建筑建设和木器木雕工艺。

  “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这句话生动地描述了剑川工匠带着各自精湛的手艺走出家乡,将剑川木雕带到五湖四海的现象。段四兴介绍,经过长期的发展,剑川木雕已形成中国西部地区独树一帜的民族木雕流派,其产品分类不断发展细化,大体可分为建筑木雕(含装饰木雕)、实用木雕、陈设木雕、旅游工艺品4大类型,1000多个品种。2011年6月,剑川木雕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二批扩展项目)。

  在不断地传承与交往中,木雕技艺与云南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相结合,成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介质。木雕在纳西族中展现了“披星戴月”的民族元素;木雕在彝族中展现“火元素”……木雕技艺在云南各民族的传承和借鉴中,形成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民族文化品牌。

  “木雕产业要发展,必须带动和吸引更多的劳动者从事木雕生产。基础厚、产能大,剑川木雕这个传统产业,才能真正成为支柱产业,才能带动从业者富裕。”这是段四兴从20岁拿起刻刀,又经过20多年的从业经历得出的思考。

  长期以来,段四兴一直致力培训传承剑川木雕技艺,并希望以这种方式发展壮大剑川木雕。2015年5月,针对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木材资源丰富,独龙族群众希望“变柴为宝”又缺乏开发技能的实际,公司依托木雕艺术大师师资力量,变外部“输血”为内部“造血”,在企业为独龙族、傈僳族等43名学员开授培训班,包括木雕概述、木雕造型基础、就业指导等课程,技能学习完还对教学成果进行考评,让参训学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截至目前,已先后累计培训独龙族学员160余名、傈僳族学员196名,通过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让传统木雕技艺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共同发展的桥梁。

  同时,公司还设立了“少数民族木雕技艺人才培训基地”教室,为农村就业培训搭建平台,该教室也成为传授木雕技艺和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实习场所。

  如今,公司将生产第二车间“搬”到山区,由企业提供原料、图纸,经过机械粗加工后又放到一家一户进行手工精细加工,最后验收合格收回组装成品。这种成熟的“订单加工”模式惠及大理州和独龙江乡的各族群众,带动当地群众共同增收致富。(记者:张田睿 李正雄 龙兴刚 崔永江)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