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临沧双江:在“五治”助力“五美”中彰显统战法宝作用
来源:双江县委统战部 编辑:洪沂 2023年11月02日 10:40

  近年来,双江自治县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充分发挥自治、德治、法治、贤治、智治的“五治”作用,凸显统一战线中的“五个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生态美、心灵美、社会美、活力美、和谐美。

  在自治上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广泛协商的民主优势助力“生态美”。建立统一战线民主议事会,将民族人士、宗教人士、非公经济人士等吸纳为民主议事会成员,进一步健全议事协商制度,督促《村规民约》《民族团结公约》等自治章程执行,进一步创新议事协商形式,在美丽村庄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中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广泛协商的优势,营造了集众智、聚合力、定良策、大事小情共同议的良好氛围。2019年,双江自治县勐勐镇在建设来冷红旅游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时,遇到了难题。因为对政策不了解等原因,5户涉及土地置换的群众一开始不愿意置换,致使建设一度停顿。后来,通过村两委多次召开有涉及群众、宗教人士、民族人士等参加的爱国统一战线民主议事会,做通了群众工作,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目前,功能齐备的游客服务中心和占地1300m²的泼水广场已建成,成为勐勐镇发展乡村旅游,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典范。这是双江立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成果,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不断总结和完善统战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缩影。通过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村民自治上广泛协商的民主优势,全县形成了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的喜人局面,各村各寨呈现出了鲜花盛开、宜居宜业的“生态美”新形象。

  在德治上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汇集力量的功能优势助力“心灵美”。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引导村民守望相助、崇尚美德。景亢自然村制定《文明公约》等章程,加快绿美村庄建设,评选“星级文明户”76户、“五好家庭”38户,被誉为“不上锁的村庄”。通过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汇集力量的优势,使群众自觉成为“讲文明、树新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树立了以德治典范为尺、模范执行为标、心灵文明为魂的“心灵美”新风尚。

  在法治上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的渠道优势助力“社会美”。每个村(社区)成立矛盾纠纷调解小组,聘请法律辅导员和民族代表人士,用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节庆定期不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宣讲,每户培养1名法律明白人,积极引导群众知法懂法遵法守法用法,在碰到矛盾纠纷时,聘请威望高、影响大的民族代表人士主动上门调解,讲法律、讲道理、聚共识,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组,人人守法、户户遵纪,社会治安稳定。通过推行“选聘100名校园法制副校长、配备100名矛盾纠纷调解员、选派100名群众工作联络员、每年开展100天专项整治行动、组建100支普法宣传队伍”的“五个一百”工作法,不断夯实统一战线服务社会治理的根基,实现了各民族血脉相连、守望相助、同生共荣,推动了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繁荣进步。通过发挥统一战线中民族代表人士化解矛盾的桥梁纽带作用,全县治安案件明显减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得到有效巩固,谱写了多民族同生共荣、和谐共处、团结友爱的“社会美”新局面。

  在贤治上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助力“活力美”。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建立乡贤馆,健全乡贤联络机制,厚植乡贤文化,吸引支持非公经济人士、专家学者、技能人才等回双创业,为群众就业提供岗位,让村民留在村内能就业、走出村外能创业,实现“人人能经营、户户有收入”,旅游业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全县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工作,300多户企业、商(协)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向社会捐款1375.83万元。通过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的优势,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各族群众从“要我发展”变为“我要发展”,呈现出了人人是发展主人、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活力美”新面貌。

  在智治上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助力“和谐美”。配齐配全村庄功能,与移动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农村产业数字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搭建“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数字乡村云服务平台”,整合乡村已有信息服务站点资源,发挥专业人士、党外知识分子、非公经济人士的作用,对智慧平台进行管理和维护,统一数据管理,推进治理数字化、绿色产业智能化、观光农业智慧化建设,让智治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群众生活,实现了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目前,景亢、那京、来冷、公弄等民族村寨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已成为双江发展乡村旅游的典范。通过将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有力推进了数字乡村建设,呈现出了各族群众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和谐美”新气象。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