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逐梦田畴绘新景——丽江“2+6”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综述
来源:丽江日报 编辑:洪沂 2023年07月28日 11:05

近日,在三川镇翠湖村,游客乘船观赏荷花。 (记者 刘德祥 摄)

  夏日,来到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拉市镇均良下村,只见一条条宽阔的石板路四通八达,古朴典雅的纳西民居旁种植着花草、蔬菜、果木。沿途还可以欣赏美丽的墙绘和田园风光。花花色玫瑰庄园的玫瑰花竞相开放,前来赏花休闲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

  自2021年以来,我市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聚力打造“2+6”乡村振兴示范点,到目前,已累计完成建设项目62个,竣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41亿元。今年1月至6月,共完成2022年续建项目6个,完成竣工项目投资额1.99亿元。投资13.68亿元的43个续建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投资5.38亿元的18个新拟建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一批以绿水青山为型、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的田园综合体、农文旅融合示范园正逐步成型。

  两年来,玉龙县拉市镇、宁蒗县永宁镇、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玉龙县白沙镇玉湖村、玉龙县白沙镇新善村、永胜县三川镇翠湖村、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村、宁蒗县红桥镇黄腊老村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进行乡村振兴试验示范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在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建引领。

  两年来,各示范点把党的领导贯穿各项工作始终,推深做实基层党建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同频共振,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的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贵峰社区党委在示范点中率先成立古城区红开劳务服务公司,牵头组建贵峰农村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贵峰社区大来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观光农业,2023年合作社首次分红65万元。

  “拉市海湿地保护,是拉市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最大前提。”玉龙县拉市海景区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拉市镇党委书记赵焕东说,拉市镇党委牢固树立山水湿地生态底线思维,实施拉市海农业面源污染、水体治理、湿地修复等一系列项目,拉市海水更清了、鸟更多了。

  龙头村党总支探索“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村民发展芒果产业。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2万多元。

  永宁镇党委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控湖转坝”发展战略,依托永宁镇泸沽湖旅游集散中心的定位优势,发挥永宁镇资源禀赋,发展高原特色产业,打造文化旅游胜地,着力建设泸沽湖景区后勤服务中心及新的旅游目的地。

  翠湖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领群众共同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实现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提升农村风貌。

  强化产业支撑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两年来,各示范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龙头村打造集科研、标准化示范种植及观光、采摘、沉浸式农耕体验为一体的标准化芒果庄园,不断加大果园道路、水肥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龙头村芒果种植面积已达4.39万亩,产量4.79万吨,产值3.53亿元。还入选了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

  贵峰社区依托花卉产业,集中流转土地1000余亩,实施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项目。目前,一期35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大棚已全部建设完成,种植鲜切花约20万平方米,日产玫瑰约10万枝。2022年带动就业300人,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拉市镇环拉市海初步形成“南片林果、北片花卉”产业格局。位于南片的海南村,依托“丽江雪桃”产源地品牌优势,做强做优以雪桃、苹果、木梨为主的特色林果业,还与丽江本土连锁的丽客隆超市合作建设53亩蔬菜大棚项目,农超对接助推集体创收、农民增收。位于北片的均良村,依托玫瑰庄园,种植食用玫瑰和观赏玫瑰600亩,就地建设玫瑰加工厂,生产玫瑰饼、玫瑰茶、玫瑰酒、玫瑰蜜等深加工产品,并依托丽江旅游消费市场进行销售。

  翠湖村融“荷”发展,建设450亩示范荷园——“趣荷田”,发展荷田栈道游览、观光车游览、垂钓摸鱼等农文旅项目。并依托独特的田园风光和特有美食文化资源,推出翠湖特色荷花茶、荷花蜜、荷花饼系列农特产品,并以荷花作为食材推出“全荷宴”。不少村民在家办起了农家乐,餐饮业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永宁镇引进云南英茂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15万亩建设马铃薯种薯产业示范基地,惠及农户3385户,带动永宁、温泉、拖支3个村委会农户前来基地务工,2022年劳务收入300万元。

  推动融合发展

  两年来,各示范点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旅游休闲为形态,以风土文化为灵魂,深度挖掘乡村价值,创新产业业态,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技术链、人才链的融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玉湖村依托独特的山水风光、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等资源禀赋,开展全民参与的生态观光旅游服务,形成以合作社为主,村民参与经营旅游客栈、餐饮、购物为辅的旅游产业格局。位于玉湖上村5组的玉湖人家餐厅,主要从事餐饮及住宿,如今已有10多年。经营者和武全说:“平时每天接待50人至60人,多的时候有70人至80人,一个月收入差不多有3万元。”

  “景区分为游牧、农耕两个版块,有乡菜馆、古法酿酒、古法纺织、古法榨油、梅花鹿系列产品、番银等7条产业链,通过展示民族非遗文化,发展村内小作坊经济,带动农户增收。”番人古寨工作人员、市级非遗传承人熊贵华说。黄腊老村以发展高原现代特色农业为基础,以保护普米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为重点,以农旅观光和民族文化为内涵,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优化人居环境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两年来,各示范点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治理,结合乡土特色改造提升村庄风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来到新善村玉龙3组,只见宽阔平整的石板路通往各家各户,精致的小庭院里,绿植尽情舒展,花香引人沉醉。2022年,新善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政府资金1500万元,实施了新善1组、2组,玉龙1组、2组产业道路提升,玉龙3组“三线”入地,玉龙村排污管网铺设等项目,项目均已建成投入使用。

  走进永宁镇街区,处处可见干净的街道两旁整齐罗列着具有摩梭文化元素的楼房,其中酒店、商铺、特色小吃店星罗棋布。人行横道旁清流潺潺。“永宁镇街区风貌及基础设施提升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主街道、市政景观及建筑外立面的提升、改造。”永宁镇镇长杨翔说,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完成。

  走进玉湖村,只见草木葱茏,流水潺潺。一条条碎石铺就的村道上游人如织,“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纳西族民居建筑错落有致,古村、雪山、草甸、湖泊交相辉映,让人心旷神怡、见而忘忧。玉湖村投入1.095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排污管网、环村公路、生态马场、综合文化中心、民族文化传承研学基地、水景观及绿化、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垃圾中转站等项目。

  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群众乐起来。各示范点正通过各自试验示范,在田畴沃野浓墨重彩描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