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民族团结与山水共美——旅游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洪沂 2023年09月12日 14:22

  近日,在2023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享会上,来自多个省份的文旅部门负责同志、文旅从业者、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与会嘉宾认为,旅游业不仅帮助各民族更好地共享伟大祖国发展成果,更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粘合剂,促进了各民族儿女更频繁地交往,更深入地交流,更美好地交融。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李玉刚和甘孜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黄河认为,近年来甘孜成了热门旅游地,大量游客涌入,给当地群众带来新信息、新思路和新观点。甘孜仅有110余万人口,却有藏、汉、回、彝、蒙古等41个民族,通过互动交流,群众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得到逐步浸润和转变,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明显增强。

  四川省汉源县古路村党支部副书记骆云莲作为彝族人,直观感受到旅游业给古路村带来的可喜变化:“不管是险峻的骡马道还是跨越大峡谷的索道,彝族群众聚居的古路村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打卡,老乡们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富了生活,也美了家乡。”

  从事民族文化讲解工作13年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工作人员覃婷介绍,她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很多游客对广西少数民族的现状还不太了解,便结合展厅的内容为他们进行解答。她说,一位来自西安的游客在一张五民族全家福照片前驻足了很久,听完覃婷说广西自古以来就有各民族“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的优良传统后,对广西少数民族包容的性格印象深刻。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明月表示,各位嘉宾分享的案例涉及旅游全产业链,有关于旅游服务供给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案例,如创业、节庆活动打造、旅游产品创新、讲解服务等,也有关于旅游服务消费时各民族之间交流和互动、文化间互赏和融合、价值观互通和认同的案例。

  不少与会嘉宾都提到了旅游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独特优势。“旅游发展带来的商贸交往、文化互鉴、情感沟通等,深化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价值共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委常委、政府副旗长刘晓东表示。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饶祥碧认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各民族之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针对如何更好地发挥旅游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作用,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蔡菊在会上分享了宁夏的经验:“作为民族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既要通过产业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做到有形;也要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少数民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到有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所长范恩实认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要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硬件和相应软件建设,打造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旅融合产品,以推动人口流动、深化文化交流、实现民族交融为目标,在实现旅游产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年,《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发布,提出到2025年,努力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优质供给更加丰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人次大幅增长,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司长单钢新表示,旅游业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各族人民旅游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还将推出一批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线路,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记者 赵泽辉 王雪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