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为湖泊把脉 守江河安澜 昆明水文做新时代的“铜犴”
来源:云南网 编辑:洪沂 2023年10月17日 14:27

  “铜犴叫三声,水淹大东门”这一句童谣已经伴随着春城昆明走过了数百个春秋。铜犴作为昆明最早的水文报警系统,从清朝开始就在江边凝望着水面起起伏伏,时过境迁,古老的铜犴如今已是春城的历史记忆,新时代的水文人接过铜轩的职责默默守护着昆明这座城市的河湖安澜。

  从元朝的赛典赤·赡思丁修建松花坝水库到石龙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电站,从铜犴预警到如今拥有近300个雨量监测站,昆明水文局立在潮头,做防洪抗旱的尖兵,为江河湖泊把脉无论春秋。

  龙王三更雨 水文不眠夜

  雨季里,昆明的降水总是来得很突然,或许早上还晴空万里,下午就降下瓢泼大雨。由于昆明地势复杂,三面环山一侧面水,有数十条进入滇池的河流,四区六县更是包含了众多山区,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后果不堪设想。来自基层数百个雨量站的实时信息24小时一刻不停,河水流量有多大?降雨量有多少?覆盖了哪些区域?一项项数据始终为防汛调度和山洪灾害防御提供着支持。“降雨量数据5秒一报送”“快一点,再快一点”水文监测人员的每一次努力,都为防汛预警、抢险救灾和群众避险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水文局工作人员操作水文监测设备 昆明水文局供图

  7月27日夜里,昆明市迎来了今年入汛以来的首场强降雨。这场大雨对于城市中的人而言显得相对宁静,淅淅雨声只会让深夜的城市更加熟睡,而昆明市水文局的监测人员面对一条条预警数据,则是彻夜不眠地捏着一把汗。

  从28日凌晨起昆明市寻甸、东川等东部县区及主城区陆续发生暴雨,大雨和中雨笼罩面积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17.6%和26.5%。寻甸县多个雨量站监测到降雨达到大暴雨级别。强降水导致多条中小河流水位迅速上涨,牛栏江干流水位上涨了1.20米;城市防洪河道全线出现高洪水位,新运粮河、大清河、正大河、海河先后发生超警戒和超保证水位洪水,早上7时40分,盘龙江城区河段发布洪水蓝色预警。

  这一夜,对于居民而言无非是雷雨吵闹,对于水文人而言是全体动员,以汛为令彻夜监测,对入滇池河流应急监测32(断面)次,完成洪水作业预报70余站次,发布洪水预警专报4期,山洪灾害预警专报4期,特殊雨水情短信1151条次,及时向省、市、县各级防汛部门发布水情预报及山洪灾害提示信息共计7269条次。精准及时的洪水预警预报成果为昆明市防汛减灾以及松-牛-昆-滇-螳洪水风险调度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夜已过,灯火依旧。像这样的暴雨袭击,昆明市水文局已安然应对了数十年。对暴雨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不断在革新,不变的是这群水文人在风雨洗礼下历久弥新的坚持。

  “很早以前,我们测量河水流量需要撑着小船到河中心进行,有一次特别惊险,当时河水流量达到了每秒130多立方米,拉船的人经验不足,船差一点就翻到在河里了。”黄绍德是昆明水文局黄家庄水文站的站长,他以水文站为家,三十年多年来“一个人守一座站”的生活让他习惯了孤独,但是说到水文工作,他便像是打开了话匣子,有说不完的故事。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走的泥泞道路,住的潮湿瓦房,他总是津津有味,“当年的环境我也不觉得很差,住了那么多年也习惯了。”

  黄绍德站长操作水文监测设备

  2003年,黄绍德随着黄家庄水文站搬到了现如今的地址,水文站从选址到搭建,站里的一草一木黄绍德都要亲自操持,水文站对他而言更像是自己的孩子,时刻都需要他的呵护,“能做水文这件事,我觉得我是幸福的。”

  黄绍德站长操作水文监测设备

  像黄绍德这样全年扎根测站,坚守一线的水文人还有许多,他们无论周末假日、无论白天黑夜,始终给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着全面、准确的水文信息。潺潺水声,见证者他们名为坚守的烂漫。

  一池清水既是梦想更是责任

  昆明市水文局总工程师崔松云接受记者采访

  “虽然困难还很多,但是滇池的水质正在慢慢变好。”昆明市水文局总工程师崔松云在面对数据时总是不苟言笑、肃然危坐,但是提到滇池水质在逐步变好,他脸上露出了些许压抑不住的笑容。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滇池这颗“高原明珠”的光芒因水质而暗淡。

  2008年,我国首个以湖泊生态补水为主要开发任务的引调水工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正式动工。德泽水库修建完工,4台自主研发的全变频高扬程大容量单级单吸离心泵高速运转,牛栏江水涌入一个个隧洞、渡槽、箱涵,翻山越岭汇入盘龙江,再涌进滇池。

  多年来,该工程克服了滇池水流速慢、入滇水量需要控制、水体替换难度大等众多困难,累计向滇池生态补水42.62亿立方米。2016年,滇池水质由持续了20多年的劣Ⅴ类改善为全湖Ⅴ类,2018年,上升为Ⅳ类,滇池草海水质类别由Ⅳ类好转为Ⅲ类。

  为了这一池湖水清净,百里波光粼粼,昆明市水文局在滇池湖区建设了24个水质监测站,其中21个在滇池外海,此外,全湖共有8个国家重点水质站,3个省级河(湖)长制月报站点,2个水体沉积站点。为积极响应“湖泊革命”攻坚战要求,持续做好滇池流域入湖河道生态补偿机制水量监测工作,2022年,昆明市水文局每月对入滇河道60个生态补偿考核断面进行流量监测,报送简报12期,实现滇池主要入湖河道水量监测全覆盖。对滇池和阳宗海湖区14个水生态站点共开展监测任务:浮游植物120站次、浮游动物36站次、底栖动物10站次、着生硅藻4站次,对滇池断桥、白鱼口和阳宗海汤池开展45项次的水体沉积物监测,编制上报《滇池水生态监测总结报告》。开展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水质、水量监测工作,报送简报24期;开展牛栏江水质情况调查并编制上报《牛栏江流域重要站点水质水量监测情况报告(2014年—2022年)》,在牛栏江保护治理和滇池补水工程中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得到昆明市政府高度肯定。

  昆明市水文情报预报中心监测系统 昆明水文局供图

  崔松云说,水文人就是做防汛抗旱的耳目、水建管理保护的哨兵、水利建设的尖兵。把每一次检测当做一次作答,把每一个上报视为一份答卷,只要念念不忘,则必有回响。虽然如今的滇池距离大观楼长联的描述还有一定距离,但相信昆明人定不会辜负这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一池清泉。

  擦亮新时代水文底色

  步入新时代,昆明水文局切实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立足水文做贡献,结合行业特点开展水质、水生态监测评价和咨询服务工作,加强水文新技术新设备推广运用,全面提升测报现代化水平。

  “十四五”以来,完成11个国家基本水文(位)站改造升级,建成底座式ADCP等测流系统3套、水位、雨量遥测系统8套、水位图像识别系统7套,改造42个雨量站,实现水位、降水等要素自动监测。实现要素采集全自动、监测量程全覆盖、信息传输双备份、成果展示可视化。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湖泊革命”的需要,“兴水强滇”战略的需要,为防汛抗旱减灾、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河湖长制、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更加及时可靠的技术支撑。

  昆明水文局局长袁树堂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昆明水文按照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提升昆明水文现代化水平,以优质的水文服务为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云南网记者孙寅翔 韩焕玉 段芃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