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五华实践行稳致远
来源:昆明日报 编辑:刘宸羽 2024年02月28日 09:38
五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五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2月27日,五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

  过去一年,五华区以“当好排头兵·五华在争先”大竞赛为抓手,践行推动五华“六个区”建设,全力以赴抓经济、稳增长、促发展。全区上下迎难而上、加压奋进、拼搏实干,既有跋山涉水之艰,更有收获发展之喜。

  2023年,五华区交出了奋斗答卷:地区生产总值达1414.74亿元,同比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1.3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6.15亿元,同比增长8.44%;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605.0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2023年

  苦干实干展示新担当新作为

  抢抓机遇窗口 确保经济发展平稳向好

  ●项目工作能力显著提升:昆明卷烟厂新建烟叶仓储设施等57个产业项目成功破土动工,右营片区配建中学等40个民生项目相继落地实施,年度实现项目开工入库184项,同比增长16.5%,计划总投资181.32亿元。

  ●招产引商效能逐步体现:创新构建“1+1+1+N”招商体系,“一把手”年内赴北京、深圳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3次,拜访目标企业98家,正式签订投资协议7份,投资金额超41.16亿元,促成壹号广场“万象汇”项目落地。组织开展政府投资类项目推介会等60余次招商活动,省级认定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9个,落地超10亿元产业项目2个,引入新东方等7家500强企业,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84.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042.89万美元。

  ●市场发展沃土持续培育:市场主体净增7.8万户,其中企业3.2万户、个体工商户4.6万户、“个转企”1522户。设立云南五华产业园政务服务专区和五华区人力资源产业园、科创大厦营商环境观察站,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4.42亿元。932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周三夜市”“周六晨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比例达100%,零跑腿事项比例达85.8%。全市首家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五华区政务服务“三化”建设新模式在全省推广。

  积蓄发展动能 提升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大商贸产业扩容提质:南屏步行街、盒马鲜生顺城店成功入选省级智慧试点商圈和试点商店,南屏步行街成功创建第三批“全国示范步行街”。五华区物贸产业园入驻批发业企业27家,10家库内企业全年实现销售额295.42亿元。五华区智能化汽车产业园项目顺利启动,黄土坡新能源汽车中心实质建设,桃园小村物流园区项目破土动工。

  ●大科创产业拓展增效:金鼎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成功封顶,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片区)54亩M0用地顺利供地,成功入围云南省2023年重点培育数字经济园区、云南省大数据产业集聚示范区。年度评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8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2家,新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2家企业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大健康产业多园并进:高标准完成阜外以北大健康产业园规划修编,云南省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升级项目有序推进,五华区大健康产业园(泊心湾园区)顺利挂牌。创新成立五华健康产业管理公司,厂口产业园一期完成生产阶段筹备,五华区绿色产业园成功开园,云南新农人总部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五华医药健康科技园等特色立体园区先后成型,五华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过省级园区复审,高创集团成功申报云南省数字及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入驻优质企业36家,实现营收37.2亿元。一二一大街总部基地项目实质建设,全区保有税收亿元楼宇18幢、千万元楼宇59幢。

  厚植文化底蕴 打造历史名城金字招牌

  ●历史资源保护日趋完善:主导推动历史街区17处8000余平方米历史建筑修缮更新,申报翠湖南路65号宅院等3项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梅园(朱德旧居前广场)整治提升项目顺利启动,精致提升节孝巷红色历史街区,成功打造“红色云南启航”主题展览。云南革命军事馆工程实现主体竣工,西南联大博物馆数据可视化服务项目升级建设,昆明胡志明旧居顺利对外开放。

  ●名城旅游名片持续擦亮:成功举办首届“翠湖文化旅游节”,翠湖公园全面完成清淤,成功获评第十四批云南省科普基地。精细完成天君殿巷、仓园巷等街巷提升,高品质打造翠湖历史文化片区“绿美示范街区”。积极打造“翠湖15分钟文化艺术圈”,首届文林街咖啡文化节成功举办,“云南解放纪念馆·1950文化空间”应势开放,联动丽江永胜、文山丘北成功举办“三荷拥翠”活动。昆明老街—南强街巷成功推出食、游、购、娱、展等一站式夜游产品。

  ●文旅协同发展高效融合:新增文旅企业861户,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130户。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238.55万人次,同比增长17.7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3.06亿元,同比增长74.03%。聚焦“蓝花楹大道”“圆通樱潮”等特色打卡点,持续打造“赏花经济”。成功举办西翥“2023梨花节”暨首届“发展论坛”,强力启动白泥塘示范乡村打造,沙朗文创园入选昆明市2023年新阶实践创新基地名单,西翥大村成功获评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

  坚持人民至上 提升城乡经营品质层级

  ●城市建设纵深推进:昆楚高速(五华段)等10个项目完成土地收储,昆二十八中选址新建等25个项目实现土地供应。黄土坡城中村改造项目A2、A4地块、春城华府等项目动工开建,潘家湾小新村、岗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2008套20.89万平方米回迁房实现交付。实现217个200.4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完成文林街、钱局街等39条老旧小区周边道路整治提升。

  ●城市颜值不断提升:规范设置景星花街、南屏晚钟等13个规模化特色集市,高质量建设景星公园、金川府主题公园等56个小游园、口袋公园,创新打造11个“拆墙透绿、拆违建绿”示范点位,完成五华山社区等一批省级绿美社区示范项目建设,科学谋划五一文化集市、非遗文创集市等302个临时商业性活动。完成人民路、国防路等12条主要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全市率先建成垃圾分类应急处置中心并投入使用,完成盘龙江美丽河道(二期)工程,全年新增城市绿地20.42公顷,增补乔木3127株。

  ●乡村发展振兴提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300亩,有机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品种超140个,新民社区、瓦恭社区入选全省“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名录。全省唯一获评2023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区),西翥街道被认定为全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服务典范。新民社区、陡坡小组等9个社区(小组)获评省级“百千万”工程美丽村庄,西翥街道获评省级绿美乡镇。五华区帮带共建磨憨镇尚勇村6个方面19项指标全面完成,投入1661万元高标准完成磨站典型示范村建设项目。

  ●生态环境质量有力改善:空气优良率保持97%以上,大观河等4条入滇河道水质稳定达标。篆塘河“复明”通水,盘龙江(沣源路至小菜园段)获评市级绿美河湖,新运粮河、青龙水库入选市级美丽河湖。完成义务植树70万株,封山育林3464亩,顺利通过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

  锚定基础短板 提高民生供给水平质效

  ●市政设施建设有力推进:五华134号等7条市政道路竣工投用,年内新增停车泊位1.9万个。完成1419个小区(庭院)改造,推动38.36公里市政管网新建改造,城中村末端截污全面完成。海绵城市建设累计开工面积超3.3平方公里。西翥自来水厂厂口管线贯通供水,三多社区等5个片区自来水供水支管建设有序推进,桃园片区防洪滞蓄工程主体完工。

  ●社会保障持续加强:提供有效就业岗位3.6万个,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全市率先实施新生儿一站式医保参保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6.23万人,参保覆盖率持续稳定在96%以上。

  ●公共服务扩面提质:成立五华一幼、龙翔小学等7个教育集团,莲华中学、武成小学岗头校区等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学位5820个。石盆寺体育公园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区人民医院暨康养中心项目完成建设并进入筹备运营阶段,龙翔、红云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红云、普吉等3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建老年幸福食堂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个,养老床位总数达4182张。新建托育机构2个,托位数达3505个。建成五华区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教北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8家新型文化空间。

  聚焦共治共享 推动基层治理效能升级

  ●构建社区多元共治格局:打造新闻里社区等3个“一格一品”示范点位,网格化管理考核连续12个月全市第一。全面启动“社区基金”试点建设,建立7个街道级、67个社区级基金试点。持续推进“民生小实事”项目37个,社区综合性服务设施亲民化改造10个,创建市级“百佳示范小区”6个,打造“最美街巷”“最美庭院(花园)”“最美楼道”129个。圆通西路社区、长春小学等3家单位成功创建第五批全省民族团结示范单位,虹山中路社区“以小见大”基层治理经验全省推广。

  ●高标准夯实法治根基:组织“八五”普法宣讲活动1800余场次,全面完成市级民主法治社区创建。10个街道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全面升级,启用“五华区综治联处联调”微信小程序,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22件。

  ●高质量推进平安建设:集中力量开展道路交通、食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林区火警火情及质量安全事故。常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稳步推进无毒示范县(区)创建,巩固提升电诈案件“两降两升”成效。深化警校联动机制改革,“五华护校安园”经验做法全省交流推广。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204件、政协提案126件,满意率100%。

  2024年

  全面推动五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4年五华区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谋划推动“三大工程”项目建设,力争五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资源开发项目等一批民生保障项目融资获批。积极引入奥特乐等一批零售企业,发展首店经济、小店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加快推动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片区)等工业项目“标准地”建设,招引培育有“上楼”潜质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力争年度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超70亿元,招引2个500强企业,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力争“专精特新”企业达50家,“小巨人”企业达4家。确保经营主体净增不少于40000户,企业净增不少于5000户,“个转企”不少于300户。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年度净增30户以上,认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0户以上。全面推进金鼎数字产业园一期招商工作,启动二期项目土地征迁和建设工作。服务保障阜外医院二期升级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阜外智慧康养综合体示范中心项目落地。大力推动壹号广场万象汇项目建设,促进宜家家居、吾悦广场商业联动,完成中天龙泉湾商业综合体建设,确保原昆八中、厂口桃园城郊大仓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持续推进翠湖经正书院文化产业及立体停车场项目,完成梅园(朱德旧居前广场)整治提升项目建设,实现云南革命军事馆布展开放。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深化推进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建设,推动“e办通”向社区延伸,实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00%全覆盖。组建“项目导办综合服务团队”,探索“集成化精准服务”新模式,不断优化办理流程。支持昆明胡志明旧居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打造翠湖片区商旅生态型国际化社区。大力建设五华外贸产业园,深度融入中老铁路为基础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积极引进东南亚大型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及其区域总部落地五华。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完成沙朗、厂口等3个片区控规修编,着力推进建工新村保障性租赁住房地块动工开建,谋划实施西北片区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面完成剩余57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完成五华199号、251号等5条市政道路建设。完成陡普鲁等片区不少于15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常态化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围绕重点商圈打造一批示范大街、特色街区、精品小巷,以城市商业综合体为重点打造一批规模化特色集市试点。探索建设综合化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管理。服务五华精品农业供应链中心项目尽快建成投产,促进母格老村民宿项目招商运营。积极配合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做好磨站典型示范村提质增效工作。实施促农民增收行动,深化联农带农机制,做优做强一批庭院经济,形成引领带动作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开展大营河水质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实施东方红片区防洪滞蓄工程、自卫村水库陈家营岔沟连通工程。推进长虫山生态步道一期建设,建设沙河北路新能源主题游园、上悦樱花广场等15个口袋公园和街头公园,打造盘龙江滨江生态科普公园、金域翠韵公园等4个特色功能性城市公园,新增不少于20公顷城市绿地。加快推动西郊有机垃圾处理项目、五华区危废处置项目落地开工,实现五华区智能化汽车产业园项目竣工运营。

  完善公共服务供给

  确保新增有效就业岗位不少于2.9万个,就业新增不少于4.3万人。深入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力争实现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强化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确保符合条件的特殊困境儿童100%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确保昆二十八中选址新建项目建成投用,启动昆十四中改扩建、普吉路以东片区配建学校等项目建设。加快一职中专选址新建项目建设进度,服务保障昆明技师学院迁建。着力提升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服务满意率,完善“防、治、管、康”一体化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点建设,全面推广“全能社工”队伍打造工作。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持续推进政务公开,推动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争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践行“三法三化”要求,推动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走深走实。全面开展专项整治,一以贯之打造廉洁政府。加强财政资源科学统筹和合理分配,合理确定预算收支规模,统筹保障和改善民生。(记者王恩国 通讯员崔志超 黄正刚报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